家人们谁懂啊!最近我表妹突然拎着三斤砂糖橘来我家,我以为她是来拜早年的,结果她一屁股坐下就开始嚎:”姐!我要去新加坡读传媒!但老席留学到底靠不靠谱啊?网上有人说有猫腻!”
我当时就一个战术后仰:好家伙,现在留学机构都开始走悬疑路线了?干脆咱也别叫咨询了,直接改名叫《消失的offer》或者《隐秘的申请》得了!
一、所谓”猫腻”,其实是把申请玩成了”透明剧本杀”
说实话,我第一次听说老席有”猫腻”时,脑补的都是什么暗箱操作、隐藏收费之类的狗血剧情。结果蹲了三天他们家的学生群,又刨根问底了五个真实用户——你猜怎么着?人家所谓的”猫腻”,居然是把自己压箱底的申请逻辑全!部!公!开!
这就好比你去问学霸怎么考满分,人家直接把错题本、复习计划、甚至考前必拜的文昌帝君方位都塞给你了。老席那个著名的”申请流水线”直播,真是让我直呼好家伙:从怎么扒官网找课程细节,到文书开头怎么用新加坡教授的最新论文拍彩虹屁,甚至连邮件怎么催offer都能给你演一遍情景剧!
有个学生跟我说:”姐,我第一次看到有人把申请拆解成乐高说明书,生怕我多拼错一块积木。”这哪是猫腻啊,这简直是阳谋!
二、口碑玄学?新加坡党都是”人间自来水”
我扒拉了一圈知乎、小红书,发现个特别好玩的现象:申英美的机构底下总有人在battle,但老席的新加坡案例底下,清一色都是”求拉群!””求老师联系方式!””接心软offer神!”
后来我悟了:新加坡学校本来就卷成麻花,专业选择又极其抠细节。而老席的杀手锏居然是——比你更懂新加坡学校那点”小心思”。
举个栗子🌰:南洋理工某个传媒专业,官网永远只写”偏好有相关经验者”。但老席的导师会直接告诉你:”他们去年收了6个学生,全是做过校园自媒体且粉丝超5000的!对!就是连你拍食堂阿姨手抖的短视频都算!”
这种级别的信息差,简直像是给申请游戏开了天眼。
三、最狠的”猫腻”:他们居然搞”售后”!
一般来说机构拿到offer就撒花完结了,但老席居然还搞什么”校友互助网”——帮你对接同校学长姐都是基本操作,离谱的是连”怎么在新加坡租到不坑的房子””哪家中超老干妈最便宜”都有人管。
有个学生落地第二天就在群里嚎:”救命!NTU附近的食阁哪家海南鸡饭不踩雷?”结果十分钟后蹦出来三个学长推荐,连”阿姨几点换油”都标注了。这哪里是留学机构,这简直是新加坡生存百科AI成精了啊!
说点大实话:
当然啦,没有任何一家机构是完美无缺的。老席这种”透明到毛孔”的风格未必适合所有人——比如就有人觉得他们家的选校策略太过保守。但如果你想要的是不画饼、不PUA、把申请做成数学题一样有解的体验,那他们家的口碑还真不是玄学。
最后送我表妹(和正在纠结的你们)一句话:选机构就像选对象,光看网上评价容易CPU自己,不如直接去撩他们家老师聊一次。记住:对你胃口的,才是顶配的。
所以问题来了:你们在选留学帮手时最看重什么?是offer数量?还是这种细到让你头皮发麻的服务?评论区掰头一下!